By making these programmes optional, schools would ensure that only motivated students took part.
此处【took part】为何用过去式?
这个问题传统语法没办法讲解,只不过说这样的情况从句用一般过去时或一般目前时,不讲解为何。只能借用现代语法才能对此作出适当的讲解。
传统语法觉得英语有16种时态,包含一般以后时和过去以后时。在“确保”、“务必使”这种意义的动词后的宾语从句中 表示说话人的预测,或者表示句子主语的意愿、意志。比如:
It will rain tomorrow. 说话人目前的预测。
I wiil give it to Tom. 句子主语的意愿。
Tom will come tomorrow. 句子有歧义,可能是说话人的预测,也会是主语的意愿。
假如一个句子的谓语不表示预测或意想义,就没用will/wouuld的原因。比如:
Make sure/Ensure Tom comes tomorrow.
If/WhenTom comes tomorrow, ...
这句话中,说话人并非预测汤姆会来,更不是说汤姆想来,而要要采取手段想方法确保汤姆明天来。既没预测,也没意想义,就没理由用will, 所以用一般目前时表示以后。现代语法觉得,一般目前时可以表示目前,也可以表示以后。但假如事件在以后的发生是推断或某人的意愿,则需要用有关情态动词。
其实,条件和事件状语从句一般不需要will do, 是同样的道理,即从句谓语不是预测,更不是意愿,所以用一般目前时表示以后的事件。用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以后的事件。